1、山东省眼病防治研究院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白内障学术协作组组长和中华医学会白内障学组副组长单位,具有较强的优势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开展的大量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表明,中医在防治白内障与改善白内障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2、在白内障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开展的“Ca2+-ATP酶在透明晶状体及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的表达”在国内外首次对6种不同形式的Ca2+-ATP酶在人类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从分子水平研究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白内障的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科学依据。开展的“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通过检测玻璃体切割术后前房氧浓度和炎性因子的变化等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首次阐明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周围微环境的变化是导致白内障发生的重要原因,为其治疗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开展的“囊袋内注入丝裂霉素水凝胶防治晶状体摘除术后后囊混浊的研究” 在国内外首次通过研究3种浓度的丝裂霉素水凝胶在囊袋内作用不同时间后对兔眼后囊混浊的抑制作用,探讨能够抑制后囊混浊的最佳丝裂霉素水凝胶浓度和最适时间,为有效地控制后囊混浊开辟新的途径。
3、在屈光性白内障和人工晶状体研究方面,开展的“不同种类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对屈光系统波前像差影响的临床研究”,采用Zywave像差仪和iTrace全功能视觉分析仪对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波前像差进行联合评价,全面客观的探讨不同种类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对屈光系统波前像差的影响。
4、中西医结合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治疗和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视功能,利用中医辨证施治能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干眼等并发症,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有望从抗氧化和活血化瘀类中药中筛选出有效成分,在中药治疗白内障方面取得突破。